整體計畫

 
整體計畫實施理念與架構
 

     教育是國家進步發展的重要根基,而師資的優劣更是一個國家教育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唯有良好之師資,國家社會才有健全發展的契機,如何因應時代之變遷,提供最優質之師資培育制度,應為國家進步發展的當急之務。近期,配合我國即將實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或是剛開始實行的幼托整合制度,精進我國師資生素質,強化十二年國教及幼托整合之相關理念,更是目前我國師資培育工作的重點項目。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新課程理念在於成就每一個孩子,所以強調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及有效教學等等教育理念,目前本校之師資培育課程在教育基礎科目或方法學等教育專業課程中,授課老師都適時在加強此部分的理論或觀念給學生。然而,自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自開放化以來,師資培育常常成為一個「累積學分」的過程,加上師資檢定制度的變革,使多數的師資生在職前教育教育過程中往往著重於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或記憶,以應付其修畢職前教育學分後的教師檢定考試。換言之,儘管近期的師資生開始努力學習十二年國教的相關理論知識,然有大部分學生的心態僅是為了應付教師檢定考試,真正如何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新課程理念實際應用於實務教學的訓練,其實是不足的。

     雖然,目前在我國的師資培育制度下,有必須修習教學實習課程及半年教育實習的規定,但僅透過每週短期教學實習課程的參觀、見習、及集中實習,教學實務性知識的累積往往是緩慢的;而半年的教育實習制度雖有較常的時間可供師資生磨練其教學實務經驗,但仍不足以確保所有教育實習的師資生都能接受完備的實務教學訓練,例如:我國目前所有擔任教育實習輔導老師的現職中小學老師們,除了少數因長期擔任實習輔導老師而累積不少如何指導實習生的經驗外,所有實習輔導老師均未受過擔任實習輔導老師的專業訓練,對於目前年輕一代師資生的特質與先備能力,或是該如何提供充實的教學實務訓練給實習生,往往是不了解的,更遑論有些現職的中小學老師對於如何落實十二年國教的教學實務做法仍一知半解。

     所以,若要健全我國目前的師資培育制度,強化十二年國教等新興教育制度的師資素質全面提升,不要讓師資培育過程淪為教育學分的累積或是教育理論的背誦,應該全面提升師資生的教學實務能力。而有關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的提升,過去有許多學者(孫志麟,2009)指出,其有賴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端的協同合作,我國教育部在有關「增強教育實習效能」的方案中,也曾強調發展大學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育部,2005),因為此種大學與中小學端的協作夥伴關係之運作,可讓中小學現職老師獲得教育的新知與理論,而大學端的老師與師資生則有了接觸教學現場與提升教學實務能力的機會,進而使使大學端老師、中小學端老師、及師資生等三方都能彼此相互支援、學習、與增能。

     基於此理念,本校由師範學院院長丁志權教授擔任整體計畫的召集人,邀集本校所有師資培育系所(包含師範學院與人文藝術學院)的主任與相關教師,經多次的會議商討,在以藉由大學與中小學端建立協作夥伴關係來提升本校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之原則下,去規劃一個真正能精進師資素質的計畫,最終本校提出的提出一個以「多面向師資培育創新協作策略」為題的計畫。此計畫共有如下五個子計畫:

[子計畫一]  創新閱讀寫作教學法融入教學實習的全面性學習計畫:以大學與小學的夥伴協作精進師資素質。

[子計畫二]  以戲劇融入英語教學實習的全面性學習計畫:以大學與小學的夥伴協作精進師資素質。

[子計畫三]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與教學實習的全面性學習計畫:大學與幼兒園的協作模式。

[子計畫四]  多年級教室(multi-grade)的師資專業增能與課程發展協作:偏鄉小校教學創新模式之建構。

[子計畫五]  發展心因性學習障礙診斷與處遇策略訓練方案:以英語數學科學習障礙為例。

 

     基本上,本計畫的所有子計畫均是以本校及中小學與幼兒園創造協作夥伴關係,並提供本校師資生實地學習、提升教學實務能力為主要核心目標,此外,本計畫的所有子計畫也都積極促使大學端老師、中小學與幼兒園端老師、及師資生等三方進行多面向的協作,以期使本計畫除了能精進師資生的能力外,也能促進大學師資培育課程授課教師與中小學及幼兒園現職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能之提升。最後,並以建構出內容專業、模式創新、具前瞻性的師資培育模式為理想目標。整個計畫理念與架構如圖1所示。

      而本計畫所謂多面向的協作,指的共有四個面向,其理念與各面向所支援的相關創新實地學習做法簡述如下:

(一)  面向一:師資生與師資生協作

師資生與師資生協作是指師資生之間藉由分組合作學習或學習共體的對話學習觀,學習十二年國教、幼托整合等相關教育理論,並進而透過協作策畫教育現場的實地教學工作。例如本計畫的子計畫一與子計畫二,要大四學生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先共同學習思考心智圖法及戲劇融入英語教學的方法,再利用大四教學實習課程,以密集的方式,於每週三至嘉義縣安東和大鄉國小,帶領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創新閱讀寫作及戲劇融入英語教學的創新實地教學;子計畫四也要由本校教育系師資生間的協力合作,至嘉縣縣竹崎鄉金獅國小分校,協助迷你的小校發展創新的多年級教室課程。

(二)  面向二:大學教師與師資生協作

大學教師與師資生的協作是指,大學老師在教授師資生相關的教育理論後,為了協助師資生能將理論運用於教學實務上,大學老師必須協助師資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教學工作,在此過程中,老師與學生是相互協作的關係。例如子計畫一與子計畫二,為了協助學生能將上課所學實際運用於嘉義縣安東和大鄉國小,大學教師必須與師資生協作,規劃出適合國小學生學習的十六週課程與活動;子計畫三中則由大學老師與幼教系學生進行協作,以新課綱的六大領域進行教材的開發;子計畫四中要由大學老師與師資生協作,為偏遠的小校發展出特色課程;子計畫五也要由大學老師與師資生協作發展心因性學習障礙的診斷量表。

 

(三)  面向三:中小學教師與師資生協作

中小學教師與師資生協作是指,大學師資生在進行教學現場實地學習時,中小學老師必須與大學生是密切的協作關係,師資生藉由中小學老師的協助指導,才能夠適切的學習教學現場的相關實務技巧,而中小學老師也在協作過程中,更深入的了解目前師資生的先備能力或特質,甚至藉由觀摩師資生的教學,也學習到新的教學理論與方法,進而促進雙方面的成長。例如子計畫一與子計畫二,在師資生的十六週現場教學活動過程中,會邀請兩所學校的13位老師進行觀課,並於觀課後進行討論;子計畫三也會在幼教師資生進行新課綱的教材發展過程中,藉由研習或研討會邀請幼兒園的指導老師參加,與師資生協作發展新教材。

 

(四)  面向四: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協作

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協作是指,大學老師為了增進個人教學實務知識,可與中小學老師協作進行臨床教學或協同教學,也可藉由共同輔導師資生或觀課學習等方式來提升個人的創新的教學實務知識或教育新知,進而促進雙方面的成長。例如本計畫的所有子計畫中,為了使計畫能順利實行,大學老師與中小學老師勢必要密切協作的,在合力協助師資生發展新課程、教材、或診斷工具之過程中,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都會相互成長。此外,本計畫的總計畫中,也將提供一促進本校師培老師與中小學老師協同教學的行政支援方案,以提供本校其他未參與本計畫的師資培育老師,在其教育相關課程中,能引進中小學現職教師進入大學課堂中,透過協同教學來促進大學老師與中小學老師間的成長。